碳氫清洗劑的清洗原理
1、清洗機理
非水系清洗劑的清洗原理簡單地說是依據溶劑的溶解力進行清洗。基于對油脂或油性污染的溶解性的脫脂機理是:相似相溶原則。汽油、燈油等碳氫化合物容易溶解重油,其它烴類,易與相近的鹵代烴(四氯化碳、三氯乙烷等)互溶。水能與具有與水結構相似OH的化合物如R-COOH(低級脂肪酸)、R-OH(低級醇)等互溶也是基于此。異種液體間的溶解性與表面張力、界面張力有密切關系。例如,苯、環烷烴等溶劑的表面張力與焦油、潤滑油的表面張力差別不大,兩者間的界面張力值近似容易互溶。對于溶劑對油脂或油性污物的溶解性,不同溶劑一定溫度下的溶液在冷卻過程中,溶質分離的溫度越低其對溶質的溶解度就越大。
2、KB值
KB值是噴漆、涂料工業如表示天那水的溶解力而使用的值,指25℃下從120g標準kauri gum-丁醇溶液中析出kauri gum所需要稀釋劑的ml數,KB值越高溶解性越好。作為清洗用溶劑溶解力的判別曾以KB值作為指標,但KB值是指對樹脂的溶解性,與清洗力無直接關系因而難于作為基準。
3、SP值
清洗用溶劑的溶解性能指標有溶解度參數SP值。SP值用下式表示:
SP值:δ=(△E/V) △E:蒸發能V:摩爾體積
SP值相近的物質具有相近的凝集能,因而易于互相溶解。此現象即相似相溶的經驗規則。各物質的SP值如另頁所示。一般碳氫系清洗劑的SP值為7~8,此值因與加工油的SP值(7~8)一致,因此易于溶解,且有高的清洗力。但與樹脂的SP值相距甚遠,因而不易侵蝕這些材料。同時對于含樹脂的污物,醇類的溶解性較差清洗效果不好。選擇清洗劑時SP值可以作為一個指標,但僅以數值作為判斷比較危險,必須用實際污染油等作清洗性能實驗進行評價。
4、物理性
影響清洗力的因素除溶劑的溶解力外,還有熱、攪拌、摩擦力、加壓、減壓、研磨、超聲波等物理作用力的影響。不是只考慮其中的一種因素,而是將所有因素通盤考慮才能提高清洗效果。表2是影響清洗力的因素總結。
影響清洗力的因素
化學力:溶解力…界面張力…表面活性劑(助劑)化學反應力…
物理力:加熱 …促進其它清洗因素的反應、污物的物理變化,被清洗物的物性變化。超聲波…由超聲所引起的空化作用、加速度、直進流引起的強力剝離、分散。攪 拌…為促進被清洗表面與新鮮清洗液的接觸的攪拌,由于均一化作(搖動、用提高清洗效果、機械促進被清洗表面污物的剝離,分散剝離回轉)后的污物于清洗液中,防止清洗面的再附著。減壓…使減壓液向細微處浸透,使污物膨脹除去。根據以上影響清洗力的幾點因素,碳氫清洗設備在設計和配置上要有所針對性,例如清洗的主功能槽的配置通常如下:工作原理:第一階段:首先由操作者將欲清洗的產品放入洗籃,然后將洗籃放進設備上料區,通過操作員控制機械臂將洗籃提到清洗主槽。這時氣缸驅動槽蓋自動關閉清洗槽,真空脫氣系統啟動,將槽內空氣抽盡.在真空狀態下可以將需要清洗的產品的狹小縫隙內氣體及含在清洗劑中的氣體抽出,超聲波啟動,搖擺裝置啟動,帶動洗籃轉動,使清洗劑可以充分進行清洗;到設定的時間后,真空釋放,氣缸驅動將蓋子打開,機械臂將洗籃提出,進入第二槽清洗.至于需要幾個槽進行真空清洗,則需要根據產品表面的油污,雜質等物質及產品的產量來決定。
上一條:碳氫清洗劑的應用領域
下一條:碳氫清洗劑的種類